您的位置: 首页 > 技术文章 > 介绍一下低温恒温槽的制冷原理

介绍一下低温恒温槽的制冷原理

更新时间:2025-09-22浏览:283次

低温恒温槽的制冷原理核心是利用制冷剂的“相变循环”(压缩→冷凝→节流→蒸发)吸收槽内载冷剂的热量,实现精准控温,本质是通过机械系统强制将热量从低温环境(槽内)转移到高温环境(外界),具体过程可分为四个关键环节,配合温度控制系统共同完成恒温功能:

 
一、核心制冷循环:四步相变过程
 
低温恒温槽的制冷系统由压缩机、冷凝器、节流阀(毛细管/膨胀阀)、蒸发器四大核心部件组成,通过制冷剂(如R134a、R404A等环保冷媒)的循环流动实现制冷,步骤如下:
 
压缩环节(压缩机)压缩机作为“动力心脏”,将常温低压的气态制冷剂吸入后,通过机械压缩使其变为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(温度可达70-100℃,压力随冷媒类型不同而异)。此过程中,制冷剂的内能和温度显著升高,为后续散热做准备。
 
冷凝环节(冷凝器)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进入冷凝器(通常搭配散热风扇或水冷装置),与外界低温空气(或冷却水)进行热交换:制冷剂释放大量热量,由气态冷凝为常温高压的液态制冷剂,热量则被风扇吹走(风冷式)或被冷却水带走(水冷式)。
 
节流环节(节流阀)常温高压的液态制冷剂经过节流阀(节流阀为“降压元件”),通道突然变窄导致压力急剧下降,制冷剂瞬间变为低温低压的气液混合态(温度可降至-20℃至0℃,具体取决于目标控温范围),为吸热做准备。
 
蒸发环节(蒸发器)低温低压的气液混合态制冷剂进入蒸发器(蒸发器通常浸没在恒温槽的载冷剂中,或与载冷剂通道紧密接触),与槽内温度较高的载冷剂(如防冻液、水)进行热交换:制冷剂吸收载冷剂的热量,快速蒸发为低温低压的气态制冷剂,而载冷剂因放热温度降低。蒸发后的气态制冷剂再次被吸入压缩机,重复上述循环,持续带走槽内热量,使载冷剂温度逐步降至目标低温。
 
二、恒温控制:制冷与加热的动态平衡
 
低温恒温槽并非“只制冷”,而是通过温度传感器+控制器+加热器的联动,实现“制冷降温”与“加热补偿”的动态平衡,精准维持槽内温度稳定:
 
当温度传感器检测到槽内载冷剂温度高于设定值时,控制器启动制冷系统,通过上述循环降低温度;
 
当温度低于设定值(或制冷过度)时,控制器关闭制冷系统,启动加热器(小型电阻加热元件)释放少量热量,补偿温度差;
 
部分高精度型号还会通过调节压缩机启停频率、节流阀开度,进一步细化温度控制(控温精度可达±0.1℃甚至±0.01℃)。
 
三、关键辅助:载冷剂的作用
 
槽内的“载冷剂”(如乙醇水溶液、防冻液、硅油等)是热量传递的媒介:
 
它直接与蒸发器接触,吸收制冷量后温度降低;
 
同时通过槽内的搅拌装置(如磁力搅拌、机械搅拌)均匀混合,确保槽内各区域温度一致,避免局部温差;
 
待控温的样品(如反应瓶、传感器)浸没在载冷剂中,即可被快速冷却至目标温度并保持恒温。
 
总结
 
低温恒温槽的制冷本质是制冷剂的相变循环吸热,通过“压缩→冷凝→节流→蒸发”四步将槽内热量转移到外界;再通过“温度传感器+控制器+加热器”的闭环控制,平衡制冷与加热,最终实现槽内载冷剂的精准低温恒温(控温范围通常为-80℃至100℃,不同型号覆盖范围不同)。

 

Contact Us
  • QQ:158724000
  • 邮箱:li@fangruitech.com
  • 传真:021-34625780
  • 地址:上海市松江区泗砖南路255弄(名企公馆)257号7楼

扫一扫  微信咨询

©2025 上海方瑞仪器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    备案号:沪ICP备08007733号-3    技术支持:化工仪器网    Sitemap.xml    总访问量:19745702    管理登陆